自上世纪80年代,经历两次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后,建筑可持续的理念逐渐走上世界各国的历史舞台。在我国,历经30余年的发展,建筑节能的目标与技术不断革新,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零碳建筑成为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节能降碳的重要方法和路径。
业内专家学者已经有较多实践和方法思路。在24年底举办的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暨BAU CHINA建筑科技博览会中,由上海建科集团作为总召集单位,精心策划的“多元共生・零碳建筑”主题展区就为我们系统性的展示了零碳建筑的实现步骤、体系与方法AIFA体育app首页下载,是目前在行业里少有的将零碳建筑深入浅出讲清楚的主题展示。
在展会结束后,我们又和上海建科进行了深度的交流,通过文字,将展示内容及对业内现阶段对零碳建筑的问题思考进行整理分享如下。
“零碳建筑是指在建筑全寿命期内,通过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汇,实现建筑零碳排放的建筑。其核心在于运用多种手段,使建筑的碳排放与碳吸收达到平衡状态。”
减少碳的排放是指:通过被动和主动设计以及低碳建造运营提高建筑本体的节能性能,同时通过提升建筑设备效率的方法减少碳排,再通过合理设置使用外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系统提升产能与消纳,从而实现建筑自身的降碳。
碳的抵消则指的是: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和绿色电力交易等外部手段将排放的碳进行抵消。
除此之外,广义的零碳建筑还包含了使用隐含碳 Embodied Energy 强度较低的建材,像使用可再生、可回收或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以减少建材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该步骤需要我们根据节能理念诉求,对建筑的设计及使用部品进行斟酌,从而体系性的降低建筑用能,提升建筑本体节能性能。
在该步骤里要考虑建筑全电气化减少能源的转变损耗更好追溯管理,使用高性能设备,并配合精细化智慧的管理方式从而实现运行阶段的有效调控减排。
该步骤中因地制宜使用最适合的可再生能源及配套技术,增加现场能源产生与能源消纳。
在完成如上基于低碳理念设计的建筑物交付后,真正的零碳之路才刚刚开始。通过对楼宇碳排放数据的监测,通过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绿证等碳抵消产品,对建筑运行活动中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进行平衡实现零碳。
当我们大概了解概念以后,让我们拆解步骤放大实现零碳的四个步骤,见证奇迹的时刻。
是谁在做?他们为什么说零碳建筑的发展是多方共同努力的成果?业主、开发企业、设计工程、能源企业、投资机构等纷纷投身其中。各参与者基于政策导向、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社会责任等诸多因素,积极推动零碳建筑从理念走向实践。当前核心的驱力及实践者主要有以下几类:
建筑节能相关政策的推动作用显著。国家及各省、市、自治区均出台了相关鼓励政策,企业在土地获取、项目审批等方面能够获得相应政策支持及补贴。12月24-25日举办的全国住房建设工作会议特别指出,2025 年要打造 “中国建造” 升级版,将绿色建筑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明确 2025 年实现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目标。
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愈发关注企业的 ESG 绩效,尤其是在零碳建筑领域的投入和成果。对于积极开展零碳建筑项目的企业,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提供资金支持。打造零碳项目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力体现,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声誉,吸引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者,从而增加项目的附加值和市场认可度。
经实际研究分析,绿色建筑项目相较于非绿色建筑通常能耗更低,进而节省运营使用成本。例如,绿建一星级项目因节能每年每平方米可节省成本约 6 元,二星级项目约为 50 元,三星级项目约为 75 元。并且,随着碳交易、绿电、绿证等的不断发展,通过减排及现场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碳也将成为具有实际经济价值的资源。
绿电:指风电、光电、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发电等在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建档立卡,获得项目编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生产的全部电量。国家电网公司开发了“e-交易”电力市场统一服务平台,供发电企业、售电企业和用电企业开展交易。
绿证:指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GEC),是国家对符合条件的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颁发的具有唯一代码标识的电子凭证,由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核发。1个绿证单位对应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绿证交易主要通过中国绿色电力证书认购交易平台网站实施。
尽管当下建筑零碳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未来的发展方向已然明晰,建筑节能作为行业前行的大方向始终坚定不移。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零碳目标,犹如一场环环相扣的接力赛,需要全链路各环节紧密协作。在这个漫长的征程中,每个环节都必须实现技术的突破提升AIFA体育app首页下载,并在磨合中达成完美适配,这无疑注定了零碳之路将是一场旷日持久且全面深入的变革之旅。
我们不禁遐想,在这段波澜壮阔的进程里,究竟会涌现出哪些令人惊艳的新型材料?又会诞生怎样高效卓越的能源设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技术将以何种惊艳的方式革新?智慧与工业化的手段和工具又会迎来怎样的飞跃式发展?
零碳建筑正以坚定的步伐,一笔一划地书写着行业的崭新未来。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与 BAU CHINA国际建筑科技博览会,也将始终紧跟行业变革的时代脉搏,与行业同频共振、携手共进。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打造以建筑可持续为核心概念的主题展区,诚挚邀请行业内各领域的头部企业踊跃参与,全方位展示每个环节的前沿优秀技术。
在此,我们热忱地向您发出邀约,让我们一同张开双臂,振臂高呼,共同奔赴零碳未来的无限可能!
亚太区首个以专注于打造高端建筑系统解决方案与高品质建筑师交流平台为宗旨,定位于展示“建筑设计趋势”的博览会,由中国建筑学会、慕尼黑博览集团和中联慕尼共同主办。2025年将于11月5-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W5馆举办。
博览会始终专注于高品质可持续的设计、规划和建造,针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而着力打造的集创新建筑思想、高品质建筑设计、建材及建筑科技于一体的交流与展示平台。以高水平的建筑全产业链的经验交流,为产业内的各企业机构提供更多的业务机会,为中国建筑业当前面临的建筑质量AIFA体育app首页下载、节能、可持续性发展、城市改造等诸多问题提供全新思路。AIFA体育网址AIFA体育网址AIFA体育网址